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中文教材

郭风岚、张一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构建

来源: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 时间:2023-05-04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构建


郭风岚

北京语言大学教材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张一萍

北京语言大学教材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摘 要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是时代发展、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之必须和必然。基于来华留学生身份及学习环境特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实践当以理解中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中国话语、中国叙事的全球化表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实现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核心是立足中国、融通中外、“三维”体系融合创新的“三位一体”。标准引领是实践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与关键性保障。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材 中国特色 教材实践体系 三位一体 标准体


一、引言


教材建设事关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教材体系建设包括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前者重在教材理论探究,后者重在教材编写实践,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本文探讨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问题,提出建设“三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构想。


国际中文教育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中文国际传播重要平台,是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力量,国际中文教材是其重要载体。经过几十年探索实践,国际中文教材总体呈现量大质优特点,据《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21)》统计,截至2020年底,仅就纸版教材来说,“全球共出版国际中文教材19530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51)。诸多质量上乘的优质教材在全球国际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一些国际中文教材在主题、题材、内容等方未能充分客观地反映中国实际,学生的中文表达与他们在中国实际生活所感出现名实不一、名实脱节等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也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指明了新方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构建之由


中文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化本身。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世纪变局的叠加,也给中文国际传播效率和效果带来新挑战,给国际中文教育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国际中文教育需适应新时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变局中持续开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格局。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新体系,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举措。


2.1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须与必然


站在人类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看,强起来的中国如今正驶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正不断与世界深度相融。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叠激荡,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格局,经济脆弱、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治理缺失等等致使世界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有责任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作为,回应世界关切、人民关切、时代关切。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日趋复杂,“文明的冲突”此起彼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西方国家却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无法正视、不能容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对崛起的中国恶意歪曲,误导本国民众形成对中国的诸多偏见。针对西方国家和媒体的恶意攻击与挑衅,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要化解“文明的冲突”,要破除西方的偏见与成见,需积极主动有为,全方位作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国际中文教材是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阐释中国主张,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窗口,需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消除偏见与成见,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历史使命。


2.2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是学科创新的必须与必然


应该说,国际中文教育是由事业需求起步,历经磨砺、不断创新而形成今天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同向同行格局。就学科建设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对外汉语教学”之名确定其为专门学科,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名称更迭,而是其学科专业不断成熟的标志。从招收专业本科生到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再到2022年增设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历经多次蜕变和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学术争鸣空前活跃,学科定位更加清晰,学科理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正步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并非单纯的语言结构的学习,而是同时学习讲该语言的社会的全部内容,无论是思维,还是文化,抑或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学习者只有全面立体地了解目的语国家,才能掌握好语言精髓。新时代要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亦需要不断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等,需要不断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教材资源建设来说,实现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尤为迫切。


2.3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必须与必然


国际中文教育对象主要为外国学习者,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着力解决的课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也事关教材水平及质量。我们认为,作为一门学科、一项事业,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承担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使命和责任,培养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当是其重要目标。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只是把中文当作语言工具而对中国无丝毫情感,甚至故意曲解中国、有意诋毁中国,则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失败。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材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展现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国际中文学习者从中了解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中国。例如,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卑己尊人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传统信条,以往有些教材未充分考虑学习者身份背景,简单将有关内容编入课文,结果适得其反,误使学习者形成中国人思想保守落后、过于内敛且缺乏自信等刻板印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产出为导向,教材主题及内容均需匹配好育人目标,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可以更全面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之核


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时代应努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构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思想基础和源泉动力,我们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就此做过有益尝试。在该系列教材编写前,编写团队曾对国际中文教材和外国学习者特别是高级水平学习者进行过调研、访谈,发现很多学习者缺乏对当代中国全面、客观、深刻的认知,但又渴望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为此,该系列教材以“融和”即和谐共生、和合共赢为核心编写理念,以内容与语言结构融合学习为理论基础,坚持融通中外、融汇思想、融化内心的选篇原则,以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交互阐发的结构模式,通过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世界的认知等多重叙事和中国特色话语风格,展现中国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中国实践对中国理论的升华,帮助学习者在用中文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在开展听说读写语言活动的过程中直观了解、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深层智慧,理解中国国情国策和核心价值观,促进民心相通,最终实现理解中国的目标。


该系列教材使用过程中,外国学习者也给予了颇为积极的反馈。教材实践的成功探索,升华了我们的理论认识,由此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内涵当是立足中国、融通中外、“三维”体系融合创新的“三位一体”。


3.1 立足中国


所谓立足中国,即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当以理解中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讲述中国为重要叙事主题,向世界充分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来华留学生学习中文的最大优势是学在中国,课堂学习之余,他们有走出课堂去直接感受中国的便利,教材实践应利用好其学习环境,据其语言水平充分供给合适的学习内容,促其更好地理解中国。我们在编写“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时即坚持中国特色及其全球化表达立场。系列教材课文题材均源自中国,课文语言难度以202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标准。为满足学习者深度了解中国的需求,系列教材首次将中国理论与中国实践融入单元结构,在阐释中国理论、中国智慧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部分课文选取了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针大略、了解当代中国思想的最佳和最权威的理论范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中的部分内容,内容难度适合高级水平学习者,语言表述平实易懂、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单元结构设计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习者均认为课文选材独特、有用,很多人兴奋地表示:这是第一次原汁原味地学习中国梦、乡村振兴、绿色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治国理政的,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了解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了解了中国理论是怎样指导中国实践的,中国实践是怎样升华中国理论的……


立足中国实际,以开放的胸襟和融通中外的话语模式向国际中文学习者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被学习者所接受的,也是学习者所需要的。无论是对中国经济建设,还是对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我们都不应因其他顾虑而采取回避态度,给学习者留下遗憾。


3.2 融通中外


全球化时代,多样文明更需在传播、交流中获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互鉴与交融。文明交融互鉴,才能达到理解与包容。国际中文教材实践的融通中外就是主张教材要基于学习者的身份特点和学习环境特征,坚持中国话语、中国叙事的全球化表达,在跨文化互动中实现包容与理解。


今天的来华留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开放的、无比自信的中国,是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他们不满足于只学习中国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更希望了解中国的社会体制、思想理论、经济社会发展动因等。教材实践应该利用好现实发展环境,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国际中文学习者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立足中国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僵硬地强迫学习者全盘学习、照搬中国的一切,更不能进行中国文化的硬输出,否则势必导致其无法消化吸收,形成中国文化的化石化,甚至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因此,国际中文教材要帮助学习者跨越中文学习障碍、中国文化理解障碍,其立意、主题、结构、内容叙事等需坚持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从学习者视角,以学习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示中国、讲述中国,并通过中外对比、跨文化互动讲好中国故事,使学习者跨越文化鸿沟,深度理解中国文化。


“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也是这样立意的。我们从中外利益交融点、话语共情点和思想共鸣点入手,建构课文话题,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以及国内主流媒体的专题纪录、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中选择阅读和视听素材,兼顾经典表述、真实案例和国际视野,从思想智慧到发展实践多层级布局,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与阐释,力求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有深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温度的中国故事、鲜活案例,引发思考,引起共鸣。特别是《高级中文读写教程》的编写,教材每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基本按照“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实践、中国作为→国际解读”逻辑顺序设计,通过理论思想展示、实践呼应和跨文化解读,全面展示当代中国,回应留学生的各种关切。鉴于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思想、中国智慧原文,中国实践和跨文化解读两部分的选篇都是以微小叙事模式展开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智慧、中国思想,激发其讨论、对比的热情。这样的设计可以说也是一次融通中外的有益的创新性尝试。


3.3 “三维”体系融合创新


教材实践体系由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构成,我们简称“三维”体系。知识是基础,是种子;能力和价值是关键,是果实。一套合格的教材应承载该“三维”体系功能,体现“三维”体系的有机融合,三者缺一不可。国际中文教材也如此。


国际中文教材体系中的知识体系既包括关于中国的知识、中华文化知识、跨文化知识,也包括中文语言知识;能力体系是学习者通过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获得的知识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交流能力;价值体系则是文化价值、情感价值、育人价值的综合。如果说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是向学习者传递知识,训练其技能,呈现的是知识传递、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最终使学习者能力得到提升,是有形的;那么,价值体系则是润物无声的,是无形的。以往的国际中文教材更多关注中文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特别重视学习者价值体系的塑造,使学习者学习中文不能仅停留在了解中国表象层面,还应培养其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情感。


在处理知识、能力、价值关系方面,“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以知识、能力和价值同步提升为要旨,依此确立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设计理念。教材选取中国梦、中国减贫、依法治国、生态文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帮助学生在获得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用中文进行知识探究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读懂当代中国的能力等多元能力;在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感知、理解当代中国智慧与发展成就,形成客观、全面、积极的中国观,通过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构建之键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作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一步突破西方封锁、建构新的话语叙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日趋紧要,“国际关系话语叙事需要适应新的全球形势和大国力量调整,需要突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道德与进步’的话语陷阱,寻求新的叙事表达和逻辑话语”(赵银亮,2022)。国际中文教育也如此。


截至2022年,“全球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8万多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超过3000万”。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发展到“好不好”的问题,从扩大中文教育规模发展到提升质量和效率,强化内涵建设。面对新形势,面对庞大学习群体的新需求,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中文教学资源,更需要不断完善国际文教育标准体系。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标准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标准体系则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开展体系标准建设。2021年7月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织研制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国家级标准规范。作为包容性、混合型、全方位“三等九级”新框架、新范式(刘英林等,2020),《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目前“已面向海外发布8个语种对照版,与20多个语言教育机构进行标准推介和认证对接”(马箭飞,2022),国际中文教育标准正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引领世界语言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也是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的基础支撑和指南(郭风岚,2021)。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位于顶层的统一‘标准’,也要有教育教学各具体环节的‘大纲’,还要有指导各环节实施的‘准则’,甚至还需要支撑标准参照和实施的数字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马箭飞,2021)。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标准体系,也是一项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框架下的系统工程。以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为指南,以新时代和中国特色为观照,遵循第二语言习得及学习规律,充分了解、认识学习者身份背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等等,是科学、适用、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材实践标准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或要素,也是我们正在研究实践的课题。


综上所述,国际中文教育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与时俱进,提质增效,深化内涵建设,不仅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还要解决好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本土化等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而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教材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略)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