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马来西亚中文教学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时间:2022-01-29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


人们最常问马来西亚留学生的问题之一,是马来西亚人为什么会说中文?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数据,2014年华人人口为660.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1.9%。许多出生在华人家庭的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就处于讲中文的环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不是马来语及英语,而是华语。


除了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也是语言的重要培养场所。其实,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教育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除了两岸三地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制的国家。不过,基于历史与民族因素,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的政策,华文教育在该国终究是敏感的议题。


小梵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中,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前者是民族;后者是国籍)。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中文教育体制。不过,马来西亚华人在升学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的瓶颈是,其管道已越来越狭窄。


仍被纳于公立体系的华小


在马来西亚,大部分的小学都是公立学校,分为国民小学(马来语:Sekolah Kebangsaan)及国民型小学(马来语:Sekolah Jenis Kebangsaan)两种,另有少数的私立小学。


目前政府小学分成三个源流,即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型小学(简称国小)、以华语为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及以淡米尔语(Tamil)为媒介语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这三种源流的小学虽然教学媒介语不一样,但都采用共同的课程纲要,而且马来文与英文都是华小与淡小的必修科目。


其实,在之前还有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英文小学(简称英小);不过在《1967年国语法案》通过后,英小就于70年代中期全部被改为马来文为媒介的国小或华小。


马来西亚目前共有1296间华小,在籍学生约60万人,其中有小比例是马来裔与印度裔,而绝大部份华小是在1957马国独前由华社出钱出创办。一般的小学,全部经费由政府完全资助,但部分华小,政府只拨政费用,因此许多华小必须通过募款来凑集学校经费。


长期以来,华小面对的主要难题除经济发展受局限,最缺乏的是合格师资。根据内阁规定,华小一、二年级的马来文教师须懂得双语,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可由主修马来文或英文的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教课。虽然教育法令阐明,华小教师和掌校者必须具备华文资格,但教育部却委派不具华文资格者任华小高职。因此,在全国1289所华小当中,至少有766名不具华文资格的教职人员(包含校长、副校长和教师)。


此外,《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条(2)还授权教育部长可以在适当时候下令将国民型小学改为国民小学。其中,《1961 年教育法令》建议不给予华文独立中学津贴一事令华社感到非常不满。


不过,基于国内的富强,中文成为现代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语文。经过重新考量,马来西亚政府对待华文教育的态度稍有改变,《1996 年教育法令》也无类似《1961年教育法令》授权教育部长将其他源流小学改为国民学校的条文。


国家拒绝资助的独立中学


马来西亚中等教育体系分为种类型中学:一是国中学,一是私中学。前者的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中学时期的中文教育皆属于后者。部分国中学虽然也有华文的科目,但皆属于选修课,课程深度也有所限制。


国民中学初中学生修毕四课程后,按规定须加一项初中评鉴考试(PMR),主要评鉴学生的资质和技能。PMR的成绩将作为升高中的标准。不过,教育部计划取消PMR,而以校本评估试方式来评鉴学生的能力。


从1993、94学起,凡加过PMR的初中毕业生将自动升上高中,接受两的高中教育。高中教育采用适能分制,它将以PMR的成绩把学生分入科组、人文组或技术职业组。在两年的高中教育后,须参加马来西亚教育文凭成绩(SPM)考试以作为结业。


如果想要确保能进入国立大学,必须先修读制大学预科(大学先修班)课程,并考取马来西亚高级教育文凭(STPM)当作报读大学的学术凭据。


马来西亚的中等教育虽由政府主办,但有一小部分中学是由私人成与经营的。这些学校统称私学校,类型共有普通中学、华文独中学、商业学校、技术学校及国际学校。私中学在经济上未获政府津贴,办学经费源都由学杂费和社会人士捐助。


在《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下,华文中学在马来西亚独立后就全被改为国民型中学,教学媒介语被改为马来语,而所有拒绝改制的中学将被定义为独立中学,且同时完全失去政府的经济资助。


基于马来西亚华社坚守母语教育的精神,部分拒绝改制的中学亦成为现今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独中。因此,除了学生要自行缴交学杂费,校方也需时常对外募捐,以维持学校的日常开销。


根据统计,2004年马来西亚的独中共有60间,学生人数达53005人,华人以外的族群比例上则较华小低许多。这也许是涉及高等的基础知识,使用自身母语能较易吸收;又或者必须缴交学费的门槛,使得许多父母倾向把小孩送至免费的国立中学。


一般来说,独中的学制是三年初中以及三年高中。在毕业之际,则需考独中统一考试(UEC),其水平普遍被认为在略低于STPM而高于SPM的位子。


而新加坡、国内、日本、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大学,皆承认统考成绩。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爱丁堡大学等。


不过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却不承认统考,换句话说,独中的学生无法以统考的成绩报读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该限制也是华社认为政府打压华文教育的根据之一。


入学门槛超高的公立高等教育


大学方面,目前马来西亚境内共有20间国立大学。这些大学都由教育部大学中心单位于每政府考试成绩放榜后,举一次联合招生。政府规定,凡STPM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学生都可申请进入大学;至于SPM成绩优异者,也可申请学士文凭课程。


不过,占全国总人口22%的华人在升大学的管道受到歧视性政策—从固打制(民族配额)到绩效制,造成华裔学生被录取的比率从早年超过30%下降到近期的19%。即使被录取,也往往会被分配到不是自己选择的科系。这些因素皆导致国立大学的华裔比例普遍不高,许多华裔学生选择了半官办学院与私立学院就读。


1968,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提出创办拉曼学院的建议,并获得政府的批淮。学院于1969年2月正式成立,并于2013年5月升格为大学学院。这是一间半官办的高等学府,其办学经费一半由政府负担,另一半则由学院事会负责。该学院为独中毕业生选择的主要目标之一,每录取各科系学生约4000名。并以马文和英文作为教学媒介。


至于华文私立学院,上世纪末,则有三间学院分别设立在南马、中马及北马,即柔佛州的南方大学学院、雪兰莪州的新纪元学院以及槟城的韩江学院。


在政府的限制之下,由于没有以中文为媒介语的国立大学,许多独中毕业生便选择到台湾的大学就读。


马国华文教育的未来


小梵认为,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中学与大学,从上文中可明显看出马来西亚华人在求学过程中,待在中文教学环境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


众多的留台生更表示,如果马来西亚华人想要得到良好的中文高等教育,就必须远渡重洋负笈求学。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岸三地使用中文地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而马来西亚在各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1974年马国即和中国建交;教育政策也渐趋开放,除了准许更多大专院校开设中文系之外,还允许国立学校开办中文课程。


随着中国的强大,东亚的国际语言很可能转变为中文。笔者相信,随著这股趋势,马来西亚政府在未来应仍会对华文教育保持支持的心态。



1586751252760288_meitu_1.jp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