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赵金铭教授专栏

赵金铭:近十几年来国际中文教育若干思考

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时间:2021-11-30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围绕论坛主题做专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


近十几年来国际中文教育若干思考


文丨赵金铭


“国际中文教育”是由“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更早的“对外汉语教学”演变而来的。不管名称为何,其内涵应有清晰的界定和描述。这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给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


所以我们的研究书系,依旧沿袭对外汉语教学的称谓,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名书系的延续。书系收录2004年—2016年通用“汉语国际教育”名称期间,有关学术杂志、期刊、高校学报等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涉及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各分支研究领域。


书系是对近10多年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成果的汇总与全面展示,希望能为学界提供近十年来本学科研究的总体概貌。


一、对十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


01汉语国际教育大发展的主要标志


近十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开展汉语教学的国别更加广泛,学汉语的人数呈大规模增长,汉语教学类型和层次多样化;汉语教师、教材、教法研究日益深入,汉语教学本土化程度不断加深,汉语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


世界范围内孔子学院的建立既是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国际汉语教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汉语学习者。来华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与海外汉语教学,共同打造出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立,为汉语师资培养提供发展模式,培养了人才。


02各研究分支发展不平衡


在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下,各研究分支也出现一些发展不平衡现象。


总体看来,世界各地孔子学院教学研究、汉语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中国文化与跨文化教学、专业硕士课程教学设计、培养模式等方面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门,研究成果数量颇丰,提供了很多新的见解,不少研究具有创新性。


这个阶段,由于导向的关系,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与汉语要素教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语音及其教学研究成果较少,语音教学有些滑坡。词语辨析、易混淆词等研究成果突出,词汇教学受到关注。语法体系和大纲的研究正在深入,语块研究、韵律研究等成绩突出。汉字及其教学研究成果很多,汉字教学研究讨论尤为热烈。


新汉语水平考试研究正处于进一步完善之中,以适应世界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教师标准与学习标准的研制,还应从教学出发,更科学、更实用、更便于操作使用。


值得提及的是,学科建设讨论热烈, 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模式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方兴未艾,成果尤为突出。


二、作为学科的研究及其基础建设


从宏观角度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由于没有在根本问题上做深入的理论探讨,以至于在社会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样一个学科产生了不同认识,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学科建设。


因此,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样一个语言教学学科,应有科学、明确的界定。


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跨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统计学等的特色交叉学科。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发展中文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计均不为过。但是它在学术界的学科地位是客观的,无须提升,也不应该矮化。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学科学。王力先生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纯粹的。


故而确定学科布局是关键,理顺学科归属最重要。虽然是一个特色交叉学科,但从学科本质出发,与一些相关学科只是相关,并不形成交叉。比如国外汉学、中国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只不过是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言语内容与之存在一些关联而已。将上述众多相关学科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交叉学科,无疑会忽略本学科的科学本旨,为本学科所难以承受。


三、 汉语作为第二教学的知识体系


01“三教”问题:教师、教材、教法


面对世界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迫切需求,以及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汉语教学界在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急于求成的的情绪,急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故而研究所谓“三教”问题,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围绕教师、教材和教法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出现一大批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极大地改进了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02重视“教什么”


“三教”研究固然重要,还应重视“教什么”的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汉语教学学科,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即汉语言文字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内容即教给学习者的中国语言文字知识体系。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教什么”的根本问题。目前服务于教学的汉语知识体系,如何突出汉语特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语言学界对汉语特点的挖掘与发现,成果丰硕,诸如句式语义研究、语法化和词汇化问题、汉语韵律问题、汉语语体与语域问题、语素研究、语块研究等,学界多已形成很多共识。所憾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无论是教学内容研究、学习研究,还是教学研究,均未被合理吸收并充分利用。


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知识体系,既主导着“教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就是学习者应掌握的中国语言文字知识,应重构服务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教学的科学体系,这些知识将通过学习者的认知与理解而转化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应该构建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知识体系,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所编写的教材之中。


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01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有共同点,也因汉语、汉字的特点,而具有不同于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色。


几十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在继承传统和不断吸取各种教学法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汉字特点,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业内广泛采用,称之为汉语综合教学法。近年来,综合法+单项技能训练,广为流行,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是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交际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等风行一时,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结构的准确性。后方法论被介绍进来后,已不再追求最佳教学法与最有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赋能。


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样化与多元性发展态势,结合汉语汉字特点创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法依然是研究的方向。


02创新出路


创新的出路在哪儿?汉语有其自身特点,汉语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基于印欧系语言所创建的语言教学法,其根本问题在于语法基本无形态变化,以及书写形式的方块汉字。


应从中文的语音、词汇、语法及书写形式着手,依据中文自身的特点组织教学,形成中文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法以及汉字教学法等。注重词的用法教学,句式的用法教学,突破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问题。继而将语言各要素教学综合一体,将汉语、汉字的这些独特的知识,通过汉语作为外语的独特的有效的教学法,转化成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创新。当前尤其要探讨线上教学的方法、规范与创新,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学模式。


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习得与认知


01汉语学习研究从不同角度开辟了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开拓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从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汉语,转向研究学习者如何学习汉语,这是一种研究理念的改变,这种研究近十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成果十分突出。


研究的重点,较早时集中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主要是偏误研究或中介语研究,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即个体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在基于认知视角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面,如汉语要素习得、语块加工、习得顺序等,成绩斐然。最近基于多视角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如语言学视角、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等,蓬勃开展。目前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汉语学习研究的新局面。


02结合中文所进行的汉语学习研究还需深入


上述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据研究者所述,均借鉴自国外。也就是说我们借鉴了域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来观察外国人是如何认知与习得汉语。这种研究在初始,是必须的,也是颇见成效的。然而,套用国外理论进行研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掩盖汉语认知与习得方面的一些重要事实。


对于外国学习者是如何习得与认知汉语,需要依据实证与实验研究,以获知学习者是怎样学习汉语的。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认知脑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发现,这就是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方面正在开辟的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目前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而结合中文进行的研究还很初步。


六、对十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


01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近十来年由于孔子学院的应时而生,以及汉教硕士专业学位的创建,大批汉语志愿者教师走出国门,并置身于非母语的教学环境之中,于是就会发现作为一个国际汉语教师无论是知识结构、教学组织与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作为语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养,都有待完善和深化。这正是眼下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专硕培养单位尽全力对来自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多层次,语言文化背景多有差别的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培养和培训,得到很多经验,研究文章也颇丰,但结果与培养合格汉语教师的目标,尚有距离。今后还应在专硕培养的教师标准、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材规范以及实习规范诸方面,更科学化、标准化。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是当前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


02重视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


对于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 教学对象主要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包括一些已完成汉语教育的国外汉语教师);教学目的是使其成为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各种汉语教学任务的合格的汉语教学人才。是一种师范教育,学科体系方面隶属于教育门类,与“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语言教学不是一个研究领域,是国际中文教育重要支撑。


七、关于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近十几年来就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内容,文化教学的定位和原则,以及文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固然是语言教学题中应有之义,有些关于文化教学的讨论,则与语言教学有些游离。


01文化是语言教学的背景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背景,不是语言教学的主体。


目前,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传授已经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之中,呈现全球化和多元性的趋势,学习者在自身文化和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领悟与体验,文化不再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是作为学习的背景。


02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本就离不开文化,可说是一体两面。


文化的教学与学习,本来就是语言教学学科内涵中所必备的。这完全是因为语言文化的一体性而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语言与学语言必定伴随着文化,只不过是与独立传授文化的课程有所区别而已。


语言教学过程中并非系统地进行文化教学,而是在汉语教学与学习中,让学习者自然地领悟中华文化。汉语、汉字中本就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文化。比如语法中主—动—宾—补句法结构、汉语时间空间的表达、文化词语的深层文化意义,以及汉字的强烈表意特点等,这些都体现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至于系统的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作为课程,则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之中。


八、总结


现在正处在“国际中文教育”提质、转型时期,如何“使汉语国际教育能沿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本身的航道更好地前进”,就应该在新形势下把握新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汉语和汉字特点,紧扣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本质,使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断丰富的国际中文教学教育研究与探索,更充实、更完善、更科学、更纯粹。守正创新,以确保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健康地发展。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