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华文教育

曾毅平:华文教师证书的研发与颁行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时间:2021-07-13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原文刊于《世界华文教育》2018年第1期。


【编者按】作为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在海内外华文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该项目的研发背景、颁行情况以及未来的开发建设等,也日渐成为诸多华教学者、华文教师以及华教相关人士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让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华文教师证书》项目,本刊专访了该项目的主持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曾毅平教授。曾毅平教授多年致力于修辞学、方言学、语体与语言风格学以及华文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华文教师培养与培训方面亦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次专访,曾教授全面、详尽介绍了《华文教师证书》项目的设立、研发及颁行过程,深度分析了项目的设立背景及意义,系统阐释了项目体系、总体思路及设计特色,并就题库建设、“证书”效力、申请认证渠道、颁行规模及未来规划等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


曾毅平教授强调,《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是华文教育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目的在于引领海外华文教师遵循教师标准,朝着“三化”方向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华文教师证书》工作要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且“重在培训”;其定位为“能力认证”而非“资格认证”,是“华族族裔语言文化教育能力认证”而非不分族裔或非华族的汉语教学能力认证。最后,曾教授表示,应认证工作发展形势及海外华文教师的需要,项目组将在2018年修订完成全套《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材》。另外,他还希望能够建设网上考务系统,开发机考系统,建设《华文教师证书》网上教学系统,开发培训课程,以方便世界各地的华文教师业余进修。



问:曾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华文教师证书》的研发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托暨南大学承担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受到了海外广大华文教师的关注和欢迎。随着《华文教师证书》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华文教育相关人士参与其中。为了让更多的华教同仁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此项目,本刊特邀请您就《华文教师证书》研发和颁行情况,为广大读者作一介绍。您作为项目主持人,请首先介绍一下课题进展情况。


答:谢谢!《华文教师证书》研制,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在2010年着手推进的华文教育项目。时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的贾益民教授提交了前期预研报告。2011年2月,国侨办正式设立“《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研制”项目,并委托暨南大学完成,课题组由贾益民教授领衔。当年9月贾益民教授调任华侨大学校长,学校决定由我接手组织课题研究。我们随后在暨大华文学院遴选了16位教学科研骨干参加项目组,在贾益民教授前期工作基础上,分设“华文教师标准”“《华文教师证书》颁行细则”“华文教师测评大纲”“《华文教师证书》考试与考查方案”“《华文教师证书》样卷编制”“华文教师培训方案”6个子课题开展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方案》的研制,并在国内外开展试测。2013年4月,由国侨办聘请陆俭明、赵金铭、李晓琪、贾益民、马燕华、齐沪扬、陈学超、彭小川、班弨、金晓艳、胡培安、杨玲、李盛兵教授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华文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获得通过。当年12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研制”项目结项。


为适应标准化考试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华文教师证书培训和测试工作的需要,课题组在完成《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的立项申请,国侨办在2014年4月批准立项,并委托暨南大学完成。我们在当年年底完成了计算机题库平台的开发。2015年1月22日,国侨办文化司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了“《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平台鉴定会”,聘请计算机自动测评领域的著名专家许峻、陆璐、陈平华、高鹰教授,张焕明、周红春研究员,以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专家李晓琪、谢小庆、彭小川、吴勇毅、胡培安教授等组成鉴定专家组,对题库平台进行鉴定。项目成果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鉴定顺利通过。


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暨南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国侨办裘援平主任、任启亮副主任和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听取了项目研发情况汇报,委员们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方案》的研制和“《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以及“培训、考试、认证”的相关工作,得到国侨办领导和专家委员会充分肯定。


问:从您的介绍可知,《华文教师证书》研发前后经历了“《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研制”和“《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两个主要阶段。《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既有研究性工作,也有实施的具体工作,请问在实务方面,为证书推行做了哪些准备?


答:《华文教师证书》的培训、考试、认证工作,是在国侨办文化司的统筹领导下进行的。暨南大学承担了项目研发以及“培训、考核、认证”的主要专业工作,并与国内40多个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2014年6月11日,国侨办文化司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了《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建设协作会,国内25所高校的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职能院系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后组建了由各院校12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的《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命题员队伍。2015年6月17-18日,国侨办文化司又在暨大华文学院主办了“《华文教师证书》考试命题员培训班”,全国19所院校30多位命题员参加培训。


为了使协作院校和华文教育机构按证书设计的要求,有针对性、科学规范地开展相关工作,国侨办文化司在2015和2016年委托暨南大学举办了3期“《华文教师证书》承办单位教学人员培训班”。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40多所院校的147位相关领导及教学骨干参加了培训;2017年国侨办还委托云南省侨办举办了一期“《华文教师证书》承办单位教学人员培训班”,近100位相关人员接受了培训。通过这4期培训班,各参与单位组建了华文教师证书工作的专业团队,为大规模地开展《华文教师证书》培训、考试、认证培训了一批业务骨干。


问:作为项目主持人,请问您对该项目的设立背景及意义有怎样的理解?


《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是华文教育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其理论依据则是建立在华文教育与一般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海外华文教育历经数百年发展,目前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已达6000多万,世界各地华校约2万所,在职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生数百万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海外华人社区和社群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华文教育走过了被禁锢的最艰难的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学校处于非主流、不正规、欠专业的状态,但近30年来,在汉语国际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海外中文学校发展迅速。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益日益呈现。学校发展也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法律环境。华文学校功能多样化,对办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外部环境和华校自身的发展,推动了华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华校必然要朝着“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去建设。


教师、教材、教法是业内常说的“三教”问题。其中教师是“三教”的核心。海外华校的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华校的任课老师应有职业标准,应讲究“科班出身”,并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目的就是引领海外华文教师遵循教师标准,朝着“三化”方向,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这是促进华文教育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之一。


《华文教师证书》的授予对象为在世界各地从事华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华文教育有别于一般的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受教者是具有一定的中华语言文化背景的华侨华人子弟;二是教学性质的特殊性,海外的中华语言文化教学,既不同于中国国内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非华裔的汉语教学;三是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受教者的家庭及社会人文环境多有中华语言文化的氛围。四是受教者学习目的的特殊性,华文学校学生以融合型学习动机为主导,兼及工具型动机。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华文教育在性质上为“族裔语言文化教育”,族性传承是其特殊的目的。对华文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一般的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其职业能力认证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强调受测者更清楚地了解族裔语言文化教育的规律,具有针对华裔教授华文、传播中华文化的素养和能力。


问:那么在《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研制阶段,项目组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需要说明的是,证书项目最早提出时是计划分等级颁证的,因而课题第一阶段的立项名称为“《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研制”。后经调研和论证,最后决定考试和考查科目的成绩单分科标注成绩等级,而《华文教师证书》本身是不分等级颁发的。


《华文教师证书》项目第一阶段研发的主体成果是《〈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该方案对证书的颁行作总体设计,就华文教师标准的界定,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测评,专业培训,能力认证,以及证书管理等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方案”的具体内容有5项:一、《华文教师标准》,从原则上界定华文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二、《〈华文教师证书〉颁行细则》,这是《华文教师证书》颁行的程序性文件,主要为工作指引。三、《华文教师测评大纲》,这是实现《华文教师标准》的专业性大纲,也是指导华文教师培训和证书考试、考查的大纲,主要表述对华文教师知识、理论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涉及的内容有: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汉字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古汉语常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知识;华文教学法、华文课堂教学、华文教材、华文教学测评、华文教育技术;中华文化知识和技能等。四、《〈华文教师证书〉考试与考查方案》。五、《华文教师培训方案》。四、五两项是依据《华文教师测评大纲》和《〈华文教师证书〉颁行细则》制订的考试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除了这个方案外,结项成果还包括《华文教师证书》考试样卷和答题卡,以及《〈华文教师证书〉考试试测报告》《〈华文教师证书〉考试调研报告》三项。


专家组对《〈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涉及的五大评估系统以及测试样卷等结项成果进行了逐项审议,认为《〈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对证书的颁行从专业标准、测评体系、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完整的设计,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成果对华文师资培养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加强海外华文师资建设,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从项目成果来看,《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的研制体系应该说是十分完备。请您谈一谈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


答:说到总体设计思路,首先要从职业能力的评价谈起。职业能力的评价一般有三个环节:首先是确定能力标准;然后搜集申请者能力表现的证据;最后根据能力标准做出判断。我们在研制《〈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时,基本思路是先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制定一个纲领性的《华文教师标准》,然后根据华文教师标准对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原则要求编制测评大纲。测评大纲体现了华文教师的专业性,列举了测评的知识和能力内容。颁发《华文教师证书》的依据是对申请者所做的华文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这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评量,也是一项实务性工作。测试和颁证工作必须规范有序,为此需要拟定实施办法,并设计考试和考查方案。方案完成后,我们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测,对样卷进行了检验。


本项研究的特点是:第一,从族裔语言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入,使华文教师证书的设计具有对象的独特性、内容的针对性,从而有别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师能力认证,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从抽象标准的研究到具体测评体系的建立,到测评结果的检验,讲究逻辑上的链接。理论标准、测评纲要、工作程序、实施细则整体兼容,设计、试测、检验相结合,逻辑关联要显著,我们努力做到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问:应该说《华文教师证书》项目从研制到颁行所秉持的“三位一体”理念,是由海外华文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汉办曾推出《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与之相比,《华文教师标准》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特色又是如何落实在《测评大纲》《考试方案》及《培训方案》之中的呢?


项目研究伊始,课题组认真听取国侨办文化司领导的指导性意见,尽可能从华文教育实际工作出发,理解证书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国侨办文化司雷振刚司长一再强调,我们不是为发证而发证,目的是为侨服务,为海外华文教师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服务。证书工作要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重在培训”。海外华文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为非科班出身,通过证书工作,为老师们补齐知识和能力的短板,帮助他们与时俱进地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才是证书推行的意义所在。“三位一体”“重在培训”,这正是《华文教师证书》的特点之一。


第二,我们对几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语言作为外语或二语教学的师资认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这几种语言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同时也分析了早年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后来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这些认证的定位、认证内容和实施的方式方法,从而明确了《华文教师证书》的定位。本证书的定位有两点:一为“能力认证”,而不是“资格认证”;二为“华族族裔语言文化教育”能力认证,而非一般的不分族裔或非华族的汉语教学能力认证。


第三,族裔语言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针对华裔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在测试大纲的内容上有充分的体现。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的考试科目是《汉语知识与能力》《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考查科目是《汉语教学实践》。考试的内容、题型和考查的方式、评分要点等,都尽可能体现族裔语言文化教育的要求。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上,突出了“华文教育”的特点,照顾到华文学校老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特殊性。


问:一个测试项目的顺利实施,除了先期的等级研制,后期的题库建设也尤为重要。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的建设情况。


答:《华文教师证书》职业能力认证在世界各国推出,必须保证试卷命制的科学性。难度、效度、信度符合要求。将来还要开发机考,开发一个计算机题库非常必要。课题组在完成《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方案》研制基础上,提出了“《华文教师证书》考试计算机题库建设”的立项建议。国务院侨办于2014年4月批准设立该项目,委托暨南大学完成。


这个项目是证书研发的二期工作,主要针对《华文教师证书》考试命题、征题、选题、存题、试卷自动生成等进行研究,开发计算机平台。首期建成一个约有两万道题的《华文教师证书》考试题库,具备一般组卷初步的“淹没”效应,题量可逐年增补。


问:题库建设不仅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原则和方法,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技术保障,以保证题库的容量及其科学、动态发展。在高强度的项目要求之下,项目组是如何做到专业而高效的?


为保证试题的多样性和来源的广泛性,题库面向专业院校及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院校有偿征题。有28所院校受邀成为命题协作单位,包括高校和两所中学。各协作单位遴选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命题员。征题之后是审题,实行三审制。第三是试测,部分试题需经过不少于30名受测对象的试测,检验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易度等。试题根据评价人员评分或试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决定是否入库。该平台主要设计功能有:(1)提供面向命题老师的试题录入、编辑、浏览、查询及修改功能。(2)提供面向试测学员的答题、查询功能。(3)设置自动评改及评价平台,实现线上阅卷及专家判题。


题库由计算机自动测评和应用语言学专业人员合作开发,做到符合职业能力认证测试的基本要求。题库是保证命题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管理现代化的必要举措,这是《华文教师证书》颁行的基础工程。



问:北京华文学院作为重要的华文基地院校之一,也曾多次承办《华文教师证书》项目。其间,我们所接触到的海外华文教师对这一项目都非常重视,同时,他们也十分关心《华文教师证书》的有效期限及效力范围等。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非常感谢贵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北京华文学院的老师,参与了我们的命题工作,也出色地完成了国侨办文化司分派的培训和考试任务。《华文教师证书》是长期有效的,证书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监制,是国侨办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合格者颁发的证书,供评价持证人职业能力参考。


问:另外,我们也接触到一些海外华文教师,他们有意愿参加此项目的培训,但不了解咨询和申请途径,请您为大家解答一下。


答:培训工作由国侨办有关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国内高校承办具体的培训班。一般在年初,中国华文教育网会发布全年的“请进来”办班信息,包括承办单位、时间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海外华文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要参加的班,与有关院校联系报名。“走出去”的班,所在国协作单位会发布有关信息,联系当地的华文老师。


问:《华文教师证书》的研制,应该说凝聚了项目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项目的顺利推广于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截至目前,《华文教师证书》项目的颁行规模和范围大致是怎样的一个情况?近些年的推进计划又是怎样的呢?


答:证书考试于2013年12月在泰国大谷地首次开考。截止2017年12月中旬,国侨办文化司共组织国内45个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和地方院校,在中国、印尼、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爱尔兰、捷克、英国、日本、加拿大、韩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24个国家115个考点进行了137期《华文教师证书》培训和考试。共有8143名学员参加了《华文教师证书》培训,7859人参加测试,平均获证率约70%。


接下来除完成前一阶段的发证工作,充实和完善题库外,未来三年主要是贯彻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深化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对华文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在国侨办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好《华文教师证书》培训、考核、认证工作。我们将在2018年修订完成全套《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材》,接下来希望能够建设网上考务系统,开发机考系统,建设《华文教师证书》网上教学系统,开发培训课程,方便世界各地的华文教师业余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华文教师证书》的“三位一体”工作本身也需要加强研讨,希望能召集国内参与单位和海外协作机构召开研讨会,探讨有关问题。我们希望继续得到海内外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共同做好证书工作。


问:据我们了解,项目组十分重视《华文教师证书》的颁行效果,广泛收集海外受训教师对此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请介绍一下主要的反馈信息,并谈一谈项目组的调整规划。


答:我们在试测阶段做过一些调查。“走出去”办班,除了完成培训考试任务,也会对当地的师资培训、证书需求、培训效果、华文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会听取当地华文老师、校长和管理人员,以及使领馆人员、当地侨领们的意见。总的来说,认为《华文教师证书》是引领华文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举措,老师们对授课质量评价很高,认为切合他们的需要。当地的华校和华教机构很重视证书工作,有的学校或机构还将认证与教师薪酬挂钩,对成绩好的老师实行奖励。“请进来”的班,我们暨南大学多会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测试方式、办班时间、活动安排、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办班单位和学员们的诉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希望有足够的培训资料,包括测试大纲、教材、辅导用书等;二是“走出去”培训,每期时间太短,没办法进行系统的教学;三是希望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四是颁证的时间太长;五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证书的使用价值,将证书与当地的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对接。项目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设想,我们将本着专业和服务的精神,不断完善《华文教师证书》培训、考核、认证工作。


问:曾教授,《华文教师证书》项目从研制到颁行,再到今天大规模地推广,您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感到欣慰之时也应该颇有感慨,请谈谈您的感想吧。


谢谢!《华文教师证书》项目的推出,是对当前和未来华文教育形势准确判断实行的重要举措。个人觉得“转型升级”的概念提得非常及时,很有内涵。证书立项以来,国侨办文化司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及时的指导。雷振刚、汤翠英、邱立国等司领导多次到广州主持审稿会、汇报会,从华文教育的实际工作出发,给予课题组方向性意见,给课题组送来国侨办领导的关心和慰问。课题组16位老师平时教学科研任务和家庭负担都很重,但大家能不计得失,从大局出发,做好研究和培训、考核、认证的实务工作,十分不易。工作铺开后,需要评审的试卷和视频就达2.3万多份,工作量大,而人力有限,但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工作,我从内心赞赏我的工作伙伴。此外,国内外协作单位的精诚合作,也为证书的研发、题库建设,以及培训、考核、认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衷心感谢参与本项目的各位同行!


华文教育做得多了、久了,自然就会对这份工作产生感情。在海外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每每让人感动。比如,华校的校长们对华文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老师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态度,都令人钦敬。在欧洲培训期间,有的外地老师半夜坐火车,赶来上课,让我们很感动,也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不使尽浑身解数上好每一堂课,都无颜面对这些辛苦赶来听课的老师。每期“请进来”的培训班,学员们来自世界各地,18天时间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既学知识充电,也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深感“重在培训”的证书工作方针很接华文教育地气。我想,不仅仅是我本人,参与这项工作的团队成员都有切身的感受。教学相长,证书的研发和推广,项目组每一位成员也是受益良多。我们也衷心感谢贵刊介绍《华文教师证书》项目,感谢您给予我们与同行交流的机会!



曾教授,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华文教师证书》项目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衷心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谢谢!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