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国际教育

成楚瑜:可视化思维教学在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问西东学术共创 时间:2021-06-10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问西东编者按: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主办的线上教育研讨会早在三月就圆满落幕了。问西东学术共创团队与一些研讨会主讲人做了沟通后,陆续推出研讨会讲座系列回顾,将其中一些精彩内容诉诸文字,再次与各位同仁共享、回味。本周迎来第五期分享,主笔撰稿为成楚瑜老师,聚焦可视化思维教学在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成楚瑜,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目前任职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担任高中中文学科组负责人。在加入ISB之前,任职于美国一所私立学校,为该校初高中中文项目的创立者之一。她在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和评估、基于ACTFL语文能力大纲的教学和测评、IB初级语言和语言B课程设计开发等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在日常教学中,她注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



老师们是否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年都教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生们却依然记不住每个节日的主要习俗,更分不清各种传统节日食品?或者,学生在达到了一定的语言水平(通常是中级)后,进步日渐缓慢,甚至开始产生“中文难学”的情绪?还有,是否总是想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却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关于如何应对以上这些难题,发展了十多年的可视化思维教学(Making Thinking Visible,以下简称MTV)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另一种思路。


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终身学习者已成为其主要目标。如今的学生面对极速变化、不确定的世界,比起课本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是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视化思维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6年,可视化思维教学的三位主要开发者之一Mark Church来到笔者所工作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做培训。抱着好奇心参加的我在那个周末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个可以激活课堂思维的方法,并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之后,我在2019年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夏季会议中更深入地学习了与此相关的内容,看到了MTV在不同课堂中的广泛使用。现在,MTV已经是我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让我的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挑战中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并最终提升了思考和表达能力。


640.webp (3).jpg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来说明可视化思维教学对中文教学的意义。


01  思路一:Color, Symbol, Image (CSI)


“Joyful and challenging learning(让人喜悦而富有挑战的学习)”是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最新版使命宣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可视化思维教学则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和实现。


老师们可能常会听到学生说“中文难学”,学中文就意味着要付出大量时间去记和背。就算Quizlet再好玩,其目的还是在于多记住一些汉字,对提高实际语言技能的帮助有限,更别提思考能力的提升了。此外,在教授一个新文本时,除了让学生回答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或者完成传统的阅读理解练习题,是否可以使用互动性更强的活动?MTV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更有意义的互动。在把学习变得有趣的同时,思考过程也给学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尤其是对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我经常使用一个思路:Color, Symbol, Image (CSI) - 颜色、符号、图像。这是一个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辨别和提炼核心观点的思路,还可以发展他们的隐喻思维能力。在引入一个新文本后,我会先请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文本中重要的核心观点,再请他们选择可以代表这些核心观点的一种颜色、一个符号和一个图像。当学生画下这些信息后,我就会请他们分享自己选择的颜色、符号和图像与文本有何种联系。


这个思路得到了笔者各个级别学生的一致欢迎。选择颜色、符号和图像首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过程不但有趣,而且有助于发展隐喻思维能力。其次,辨别核心观点并解释自己选择与之相符的颜色、符号和图像的原因,挑战的则是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回答5W1H的问题是理解文本的基础,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下面这张图指出了深层次理解在MTV中的含义,抓住核心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CSI,无论是二语、近母语还是母语学生,无论文本是什么类型(文章、小说、视频、音频……),学生都可以在充满趣味及挑战的过程中,过滤出文本最中心的内容。也就是说,MTV还可以有效地培养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吻合的思考能力。


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实操中,尤其是在一开始使用这个思路时,我把重点先放在引导学生辨别核心内容和观点,也用例子向他们清楚解释了“符号”和“图像”的定义。此外,当学生需要解释自己选择的颜色、符号和图像跟文本核心观点的联系时,我还提供了句子框架,帮助他们完整且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片


02


思路二:CEC


Connection, Extension, Challenge


不管是高年级的二语课还是低年级的母语课,语言教学也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吻合。


以文化教学为例,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时跨越“冰山”表层进行深度思考一直是老师们在探索的课题。看视频、听读故事、回答关于基本信息的问题等文化教学常用的活动,其本质还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没有主动吸收和消化,所以会出现学了好多年却依然分不清楚中秋节该吃月饼还是粽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MTV就为学生提供了由浅入深的途径,是启发思考、鼓励探究的最佳工具之一。


我在文化教学时常常使用的第一个思路是:Connection, Extension, Challenge (CEC) - 联系、拓展、挑战。这个思路可以让学生主动把新、旧知识做关联,拓展他们的思维,并且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这些他们主动去梳理和挖掘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留在他们的知识库里。


图片


例如,二语课几乎年年都会学习的春节,就可以用CEC进行梳理并带到更深的层次。在向学生展示文本后,我做的第一步(connection)就是请他们先分享自己可以产生联系的内容。学生在这一步分享的往往都是广为人知的简单信息,比如吃饺子、发红包、放鞭炮等活动。接下来,我会通过拓展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关注他们以前不知道的习俗、这些习俗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体现的传统价值观等等。最后,学生可以在挑战部分分享自己尚未理解的内容,而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点进行课堂讨论。


使用这个思路时,我经常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的两点是:不管文本形式如何,它的内容尤其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学生能够挖掘到多少更深层次的信息;另外,我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带他们开展相应程度的课堂讨论,以深化他们对话题的理解。


跟CSI一样,与CEC搭配使用的文本类型相当广泛,比如短片、文章、电影、采访录音等。我曾经在二语班上用这个思路进行各类传统文化教学,学生的许多思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春节时,学生看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圆的重视,还提到了不理解为什么本命年要辟邪,而不是给人带来好运。在学习十二生肖时,学生明白了中国人可以通过询问生肖这种含蓄的方式估算对方的年龄,也对不同版本的十二生肖赛跑故事提出了问题。


当然,CEC不仅可以用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还可以用在更抽象的话题讨论。另外,它也可以被用在一个单元结束时、一本书阅读完成后。我的近母语学生就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根据该单元的核心问题用CEC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反思。


图片


03


思路三:3-2-1 Bridge


除了CEC以外,另外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的思路是3-2-1 Bridge。这个思路适用于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的话题。在教学前后分别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思维的转变过程。


再以传统节日为例,如果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跨过表层,理解节日意义及其背后的传统价值观,3-2-1 Bridge对阶段性检验教学目标及调整后续教学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开始前先使用一次3-2-1就等于做了一次预先评估,让我们了解学生对此话题的基础知识,并设计可以深入学生认知的教学活动。跟CEC相同,我使用这个思路后的经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根据第一次做3-2-1的结果,介绍新知识,教授新技能。随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在话题学习结束后再做一次3-2-1,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阶段性地重复此步骤。这个思路中最重要的一步是Bridge,通过它比较前后几次的答案,学生有机会看到并分享自己思维的转变过程,从而培养元认知能力。


DP中文B标准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春节时用了3-2-1 Bridge。在发现他们第一次的答案以基本信息为主后,我选择了强化学生对“团圆”、“辞旧迎新”、“家和万事兴”等概念理解的教学材料。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转变,包括了“团圆”、“家庭”、“牺牲”、“告别”等词语。同时,他们关心科技发展对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科技发展是否改变了春节的意义”、“春节习俗是否应该随着时代变化”等问题。


同样,3-2-1 Bridge的用途不局限于文化讨论。做整本书阅读的老师们可以从阅读活动一开始,在学生读完每个章节后用这个思路进行一次讨论。做大主题单元的老师,可以在每教完一个小话题后用一次。关键是每次要做到Bridge这一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认知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前后产生了哪些改变。


图片


04


思路四:The 4C’s


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是语言教学的挑战之一,尤其在国际学校,许多学生即便听说技能强于读写技能,却依旧缺乏有条理和有深度的表达。而4C这个思路就可以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加强其表达能力。


这个思路让学生通过四个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和有针对性的思考。此外,它也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表达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我经常采用这个思路让学生进行基于文本的讨论,形式上最初采取师生互动问答或者小组分享,等学生对思路熟悉以后,就让他们尝试把对四个部分的思考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回答。为了达到内容丰富、表达清晰的目标,我在每个部分都给学生提供了句子框架。这在刚开始使用这个思路时尤为重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框架起到的示范作用,是教会学生思考和表达方法的重要步骤。


在教授学生眼里比较“枯燥”的非文学性文本时,我常常会使用4C这个思路。多次练习后,学生的表达变得通顺和连贯了,内容也更为完整。此外,由于4C里的3个C都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每一个文本,这使他们不管上课还是考试都更愿意就文本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实际生活,而不是简单背诵课文内容。


图片


05


思路五:


See-Think-Wonder (STW)


可视化思维教学的许多思路都给学生机会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做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思考,学生不但可以将所学语言与文化知识关联到个人生活和全球问题,还能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让他们意识到语言课并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他们庞杂的知识网中的一部分,具有实际意义。除了我前面介绍的3-2-1 Bridge和4C,另一个思路 See-Think-Wonder (STW - 看、想、想知道)也有这个好处。


上图是一个我用STW作为“美与健康”单元导入的例子。美与健康是一个和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许多青少年可能都在这个方面有一些经历和体会。用这个思路开启一个单元的学习,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他们的共鸣。这堂课的讨论不仅气氛热烈,还涉及了不少运动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同时,跟核心话题相关的词语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本单元的词语表就由学生们自己整合出来了!明白了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词语,学生们的掌握因而更为牢固。


STW思路可以用在关于图片、视频、照片等各类视觉材料的观察和讨论,它还可以与其它思路一起搭配使用。比如,我在教春节时,除了在单元前后使用3-2-1 Bridge,还在给学生看视频时用了STW和CEC。另外,在教DP中文B标准水平和初级中文课程的看图说话时,我会选择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及中国文化有关的图片,用STW引起他们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只要选好视觉材料,STW这个思路可以被用在各种话题的引入和探讨中。


跟前面介绍的各种思路一样,老师的引导对思路的有效使用至关重要。我在使用STW时注意到,需要在第一步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描述自己在图片里看到的内容,也就是要清楚地帮他们理解“see”和“think”的区别。在第二步和第三步,要引导学生在前一步的基础上作出相关联的思考,使整个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总而言之,老师只有切实参与到整个过程,适时启发,STW这个思路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图片


小心得


使用可视化思维教学这几年来,我发现不管使用哪种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MTV绝不只是让课堂更好玩的一个小活动,只有老师的正确指引和启发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提升思维能力。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思考并非一蹴而就,它也是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内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思考内容来进行透明化,课堂上我会给他们留出足够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这也让后期的交流和表达质量更高。


给学生提供示范及辅助


学习从模仿和借鉴开始,这也是我们给学生提供各种思路的初衷,但提供了思路不表示学生就自动学会了如何使用。为了教会他们正确的思考和表达方法,我会提供相应的辅助并首先进行示范,前文提到的句子框架就是辅助手段的一种。


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交流思考内容


除了老师的引导,思维碰撞的火花也不容小觑,学生的思考常常会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因此小组或全班讨论是思维可视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这样的交流也是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


给自己和学生时间熟悉各种思路


熟能生巧,每个思路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适应和磨合,前几次使用时一定会遇到预期以外的情况。这时,把重点放在几个最适合自己班级情况的思路,多反思,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哈佛大学教授David Perkins在给Making Thinking Visible这本书写的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并不只是要学会思考,更要在思考中学习。” (“……not only learning to think, but thinking to learn.”)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可视化思维教学可以助力中文教育者的课堂教学,使中文课堂成为一个启思赋能的学习新天地。


图片


本文来源:问西东学术共创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