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汉教学术

邵滨、刘帅奇:说说“国际中文教育”

来源:《语言文字报》 时间:2021-03-22 作者:邵滨、刘帅奇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概念,包含了流行一时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等词语的内涵,成为全球汉语教育领域的热词。文章针对为什么用“国际中文教育”替代“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具有哪些优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国际中文教育”的出现,是对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的高度总结,并显示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飞速增长,已有70余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这两个词语已明显不能涵盖日益丰富的世界汉语学习现状,因此采用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概念来替代一直使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华语(华文)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164号(教育类133号)提案答复的函》就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国语”“普通话”“中文”等多种表述并存且使用范畴不同的现象,提出:“(这些名称)各有特定历史渊源,社会使用已经逐渐约定俗成,应采取积极稳妥态度,分类加强名称表述规范化工作。2018年初,教育部、国家语委专门就此问题发出文件,明确要求对内尤其在民族地区,应在正式文件、正式场合中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表述;对外,建议统一称‘中文’。”这更多着眼于“明确国家语言名称”的高度。然而,正如文件中所言,每一个词语“各有特定历史渊源,社会使用已经逐渐约定俗成”。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渊源与约定俗成的角度去认识“中文”。



“中文”一词在晚清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多在中西对比的环境中使用,原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或文学。黄河清编著《近现代汉语辞源》中“汉语”词条下罗列了“唐话、华文、汉话、华言、汉言、唐人话、唐文、中国语、中国话、清语、中文、中国文、支那语、中语、唐话”等诸多词语。“中文”一词的书证,如1897年梁启超《论译书》:“广州所译之《西药略释》,亦有病名、药名等表,皆中文、西文两者并列,其意最美。”1905年李佳白《论调和新旧学界之法》:“不论为文学士,为科学专家,为算学名手,必先求其谙习中文,然后国粹可抱。”1908年吕珮芬《东瀛参观学校记》:“今中国之入学堂者大抵偏嗜东西之文,而薄中文为无用。”这三处例证中,“中文”皆指汉族的语言文字或文学,可以与“汉语”混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中文”的定义为:“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学,特指汉语言文学”。其对“汉语”的定义为:“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对“汉语”定义非常明确,即面向外国人教学的汉语。“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概念中“中文”的内涵比“汉语”更丰富,使得国际中文教育具有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中文”目前大多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然而,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各国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国际中文教育中“中文”的定义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如从特指标准汉语普通话到涵盖诸多汉语方言,从特指汉族语言文字扩大为中国语言文字,从特指汉语言文学扩展为中国语言文学,这些似乎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国际中文教育”中“国际”“中文”“教育”三者的顺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可随意改变。“国际”强调范围,“中文”与“教育”是内容与类型。“国际”居首,强调的是世界各国的情况,“国际中文教育”指的是世界各国的中文教育。“中文国际教育”“中文国际教学”等表达的似乎也是相同的意思,但是“中文”居首,更强调“中文”。对于各国来说,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外语教学,其中也蕴含着教育的功能,因此“教育”比“教学”更为准确。

    

与此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一词的出现,也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命名及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分别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教育学。伴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使用,也许可以借助学科更名的时机,调整“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归属,理顺本、硕、博三阶段专业的不同类别。“国际中文教育”具有相对清晰、明确的学科内涵与外延,其中“国际”“中文”“教育”三者不可偏废。未来独立设置“国际中文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具有合理性。

    

当然,由于“国际中文教育”一词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有学者对其准确性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也许有更合适的词语,如“中语”等。

   

新词语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文化原因,是对某一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概括。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直至当前的国际中文教育,每个词语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现实性,每个词语都具有它自己的独特生命。伴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相信还会出现更为适用的新词语。


作者:邵滨、刘帅奇(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语言文字报》2020-12-2 第2版 语情•观察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