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现状、困境与变革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时间:2021-01-28 作者:徐丽华 包亮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 现状、困境与变革


徐丽华 包 亮


编者按:本期文章讨论了孔子学院的师资供给问题,阐述了师资供给的现状与困境,分析其中原因,主要从师资供给主体——中方合作院校角度提出了缓解师资供给矛盾的变革方案和策略建议,包括: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应试行职能下放、强化标准引领、关注专业建设和院校平衡、提高教师待遇并保障职业发展;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则应从师资培养相关专业建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中方院长及本土教师培养模式等进行探索。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问题之一,教师问题一直是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1]


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结合孔子学院师资需求以及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提出汉语教师培养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如王添淼(2010)[2],李泉(2012)[3],邵滨、邵辉(2013)[4];

二是围绕孔子学院师资培养的支撑专业——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研究,如曹贤文(2017)[5],李东伟、吴应辉(2017)[6],蔡武(2018)[7];

三是探讨孔子学院教师在海外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与课堂管理、思维与跨文化,以及生活适应各节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WeiYe、VivEdwards(2017)[8],周之畅(2017)[9];

四是探索孔子学院本土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孔子学院师资在职培训体系的构建,如徐丽华(2014)[10],李惠文、庞晖(2018)[11]。四方面研究均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师资供给问题不仅是孔子学院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好坏的关键因素。它不单纯包含供给的结果即师资输出,也涉及了供给过程即师资培养过程。截止目前,学界对孔子学院师资的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仍然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探讨。事实上,师资供给业已成为事关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梳理孔子学院中方师资供给现状,重点关注供给困境及其原因,并主要从中方师资供给主体——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以下简称“合作院校”)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现状


目前全球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包括公派教师、汉语志愿者教师及本土教师三个部分。其中,公派教师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以下简称“汉办”)从合作院校及其他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中选拔;汉语志愿者教师主要由合作院校及其他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及在读研究生组成;本土教师则主要由汉办及各孔子学院根据要求在所在国选聘。经过多年的努力,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呈献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汉语国际教育完整的专业体系已形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颁布的文件表明,国务院学位办已正式同意21所院校增设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点。至此,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终于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孔子学院的师资培养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顺应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的需要,培养本土专业师资也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外双方共同努力下,孔子学院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仅2017年汉办就支持10个国家12所大学建设了汉语师范专业,为将来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的潜在主体提供了支撑。


(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规范了孔子学院师资的培养规格和准入制度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孔子学院师资队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师资培养、培训、资格认证提供重要依据。2007年国家汉办出版的《国际教师标准》,全面描述了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随着孔子学院师资需求的变化,2012年12月国家汉办重新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孔子学院师资的培养规格和准入制度。


(三)主管部门为孔子学院师资供给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了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孔子学院总部制定了《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建立孔子学院专职院长和教师队伍的意见》,2018年中央深改组审议并发布了《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宏观上为孔子学院的师资供给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四)中方孔子学院合作院校成为师资供给的主体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举办机构为具有在中国境外从事语言教学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力且符合章程规定申办者条件的法人机构。[12]举办机构需要在孔子学院实际运行过程中,按照汉办制定的相关要求提供师资、经费及场地等。目前,孔子学院办学相关方包括汉办、中方合作院校和外方合作院校,其合作模式会因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异,但总体如下:汉办负责政策标准制定和业务指导,中方合作院校主要负责汉语师资、管理人员的选派,外方则主要负责提供办公、教学场地;三方共同负责办学经费的筹措。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累计派出中方教师30277人次,志愿者教师43871人次。[13]中方公派教师和志愿者教师数量庞大,本土教师占比较少。根据笔者在南非的调研,该国5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共有教师49名,其中中方公派教师47名,本土教师2名。由此可见,中方合作院校是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的主体。


(五)孔子学院师资供给形成了差异化需求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到2018年底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面临各种师资问题的挑战。随着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体系的完善、教学体系的提升、教师标准的制定,师资的压力有望逐步减轻。但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孔子学院所在国(地区)汉语教学基础不同,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非洲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需求大,师资量的短缺较为突出;[14]而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与中国联系紧密的东南亚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教学基础相对完备,汉语教学传统相对较长,[15]对师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从长远看,量质的差异化需求将会逐步缩小,但因目前孔子学院仍处在蓬勃发展时期,师资供给的满足度依然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师资供给背后的困境,如不同用人体制的阻隔、个人职业发展的错位,以及不同权益主体的不同诉求。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的困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智者谋势,弈者谋局。在孔子学院师资培养蓬勃发展的背后,应该看到孔子学院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师资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一)孔子学院师资流动性大


生师比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够反映教育机构规模的大小,同时也能体现办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益,合理的生师比约在20∶1左右。[16]2011年孔子学院的生师比为60∶1,2017年的生师比已经降至35∶1左右。①理论上孔子学院的生师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事实上这一占比并未就长期和短期进行区分。如果按照《关于建立孔子学院专职院长和教师队伍的意见》中对专职教师的定义来考量孔子学院师资队伍,目前高质量专职教师的比例非常低。2017年由汉办派出或支持派出的1.48万名教师都是从国内各大中小学或相应机构选拔而来的,[17]其中大部分为国内的在职教师或在读学生,孔子学院工作任期结束后须回国内原单位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或就业、就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自2007年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现有运营孔子学院4所,在岗公派教师和汉语志愿者教师107人。其中公派教师在孔子学院工作时间最长的是8年,绝大多数教师任期2~4年,志愿者教师时间更短,通常1~2年。其他孔子学院的状况也大致如此。这一现象说明,孔子学院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流动快,专职性弱,不利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孔子学院中方专业师资职业发展渠道不畅


目前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中,中方公派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两个类别之间虽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中方公派教师队伍已经开始招收优秀回国志愿者,但总体来说是彼此封闭的。从志愿者到正式在编教师并未形成一个畅通的专业发展渠道,导致专业人才严重流失。根据对浙江师范大学近3年赴外任教的102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调查,离任后继续以汉语公派教师或其他身份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数仅有11人;另外,校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招募的61位具有两年以上海外教学经验的教师中,也有将近50%的流失。如若一支相对稳定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必然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师的派出,给孔子学院的教学延续性带来极大影响。


(三)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培养与需求错位


到目前为止,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但令人担忧的是从培养到供给之间,并未形成紧密的联结和适配。表现之一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和合作院校不相一致,例如在浙江省16所合作院校中,仅有5所院校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其中2所2018年底获批,并未正式招生。16所设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仅有5所设有孔子学院。具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硕士专业同时承办孔子学院的院校仅有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和浙江外国语学院4所。上述错位导致大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毕业生没有顺畅的途径进入汉语国际教育的职业之路。表现之二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硕士专业培养的学生赴孔子学院任教的意愿并不强烈,自2007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全国累计培养的4.7万人中,不到2万人赴海外孔子学院任教,占比仅为42.7%,[18]而且绝大部分仅仅担任为期1~2年志愿者,回国后不再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失衡的原因


孔子学院汉语师资培养的快速发展,使国际汉语师资供给开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合不合适”转变。由于全球各个地区孔子学院发展的不平衡,这种转变并不彻底。提质增效尚未成为普遍的要求,有些地区对师资的需求还停留在数量的扩张上。这种将变未变的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孔子学院师资供给中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


(一)孔子学院师资需求的差异化加大了师资派出的难度


全球各地区间孔子学院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师资需求的差异性,使师资供给机构难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及时跟上孔子学院发展步伐,难以选派更多符合孔子学院实际需要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随着孔子学院办学从大学延伸到中小学,学习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便是参与学历教育或业余培训的成年学习者,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的为了当翻译,有的为了来华留学,有的为了经商,有的为了更好地就业。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大规模成建制、需求在外供给在内、特有的海外办学模式和社会服务形式”,[19]但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和选拔并未就此做好相应的充分准备。


(二)孔子学院现行师资供给制度设计的相对滞后形成的管理困难


孔子学院创立之初开启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志愿者三支队伍的建设历程,随着发展需要又开启了本土师资培养的战略构想。目前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依据的政策文件如由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国家公派教师出国生活待遇管理规定》《关于建立孔子学院专职院长和教师队伍的意见》,实施已近10年;师资选、培、派、管各个环节主要权限统归汉办负责。这一模式的意图在于更好地把控孔子学院师资质量,弊端则因师资数量过于庞大,后续管理难以跟上,存在粗放化、简单化的问题。更紧要的是,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选拔、培训、派遣、管理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小学的在编教师,而在目前国内大中小学教师编制趋严趋紧的大背景下,各单位的人事定编定人定岗已成常态,孔子学院教师的选派与现有体制存在冲突,客观上形成了孔子学院师资派出的困难。


(三)孔子学院师资主客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每年中国高校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和硕士生人数约在两万人左右。单从数量上看,这样的培养规模理应能缓解全球孔子学院汉语师资需求的供给矛盾。但在现实中,因预期收入、机会成本、受教育成本和生活、工作条件[20]等因素的干扰,并非所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都愿意从事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工作。对孔子学院中方公派教师而言,其收入由《关于国家公派教师出国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决定,一般相较同等职级的国内薪资来说高出不少,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随着教师国内待遇的提升正在逐步丧失。更大的制约在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导致当前在编优质师资派出困难的主要原因。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来说,其正处职业生涯中科研和职称的关键期,远赴海外尤其是落后地区,担任2~4年孔子学院教师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汉语志愿者教师而言,就业机会、读研深造是其机会成本的主要部分。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也是孔子学院师资供给的严重影响因素,亚非拉孔子学院通常存在招不来、留不住教师的问题。


(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院校与孔子学院承办院校不相统一


从理想状态说,合作院校应有与之匹配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专业来保障其专业人才的供给,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是否承办孔子学院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条件。本科、硕士专业一般采用院校自主设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教育部备案的模式,专业设置相对比较宽松;不比孔子学院,审批设置权严格掌控在汉办。两者的不相统一理论上不存在运行上的障碍,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带来派出管理上的困难。


孔子学院师资供给主体的变革方案与策略建议


短短的14年,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创造了一个语言推广、文化传播的奇迹。现行的制度设置和运行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世界在变,需求在变,与之配套的师资供给结构也需要随之改变。习近平指出:“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21]就孔子学院师资供给来说,变革的目的就是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便孔子学院更健康、更有活力地向前发展。


(一)孔子学院师资供给政策变革建议


要夯实孔子学院的基础,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汉办可挟大刀阔斧、筚路蓝缕之风,加强供给侧改革,实施更宏观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更有效更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活合作院校的办学潜力和积极性,更好地履行办学主体的主体责任。


1. 汉办试行职能下放。目前孔子学院师资队伍的选拔、培训、派遣、管理职权大多集中在汉办,作为负责孔子学院运行的中方合作院校的主体权限十分有限。这样的制度设计,很难维持中方合作院校持续的参与热情。可以考虑在工作基础较好的院校实行试点,下放更多的人权、财权和事权,加大中方合作院校的主体责任和办学空间,这样汉办也可从繁冗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实施职能监管和宏观指导。


2. 强化标准引领。继续细化孔子学院教师现有的准入标准,完善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师资需求,细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教师的准入门槛,强化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师资需求。制订、完善与之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 关注专业开设院校与合作院校的适度平衡。若合作院校本部没有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势必会对孔子学院教学造成影响。关注两者的适度平衡,一方面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渠道的协调与完善,更有利于中方合作院校师资供给、师资储备上的长远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更多有条件的孔子学院与当地大学合作建设中文特别是汉语师范专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孔子学院本土师资的培养体系,使之落地生根。


4. 提高待遇并保障教师的职业发展。汉办要协同主管部门和其他部委,研究制订孔子学院教师特别是专职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学业深造等方面的政策,确保孔子学院教师的职业发展。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工资增长机制。要督促合作院校将孔子学院师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摒弃短期行为。要从战略着眼,关注孔子学院本土师资建设,参照中资企业薪酬,提升本土教师待遇,建设融入本国的教育体制。


(二)合作院校师资供给主体的变革


合作院校是孔子学院办学的主体机构,师资供给的主要承担单位。能否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关系到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和汉推事业的成败,还关系到学校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1. 注重孔子学院师资培养相关专业建设,确保汉语志愿者教师保质保量的派出。首先要着力建设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核心,融人文、外语和国际关系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博联动的培养机制,打造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队伍,精准对接孔子学院的不同需求。其次要着力营造汉语志愿者教师外派的良好氛围,鼓励相关专业学生走上汉教之路。其三要组织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表彰活动,邀请孔子学院院长、骨干教师和优秀回国汉语志愿者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出台在读研究生派为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的学籍管理办法,解决其后顾之忧。


2. 加强孔子学院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其职业发展。一要开展校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合作院校的孔子学院管理部门、人事处可参照汉办核定的教师准入条件,根据孔子学院的实际需求,面向回国汉语志愿者教师,招聘符合条件的、且有孔子学院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盘活已有资源,畅通汉语志愿者教师向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发展的渠道,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减轻在编教师难以满足的派出压力。二要为校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为海外孔子学院表现优秀、能力较强的专职汉语教师制订灵活的政策,使其享受国内职称、深造等方面优惠,以便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3. 探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培养模式。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是协调、运作孔子学院的负责人,除了品德、学识、教学管理、沟通交际能力外,最好还有海外经历,了解所在国的国情。合作院校要作长远谋划,注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养与选拔。一方面,合作院校要像培养后备干部一样精心培育孔子学院院长,将其纳入优秀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育梯队。另一方面,可在孔子学院专职汉语教师中培育种子人选。对于赴外工作满一个任期(2年)且在国内工作满2年、在职期间表现优秀的专职教师,可以竞选院长助理以协助院长做好管理工作;在院长助理任期内表现优秀的,且符合总部选拔要求的,可以选派为中方院长候选人。


4. 联合外方合作院校,构建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从长远看,本土教师队伍是未来汉语推广事业的主要保障力量。要实现汉语推广的根本目的,关键在于本土汉语人才的培养。中方合作院校应志存高远,主动担当:一是借道孔子学院,协助当地高校汉语专业建设,推动本土汉语人才培养。如浙江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在协助所在国高校合作共建汉语师范专业和中文专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二是创新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方式,推动汉语进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做好本土汉语教师在职培训,满足本土汉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略


原文载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作者:徐丽华( 1963—) ,女,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副教授; 包亮( 1987—) ,男,浙江兰溪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限于版式,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1586751252760288.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