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教育政策

顾明远 滕珺: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时间:2020-09-17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新挑战与新机遇


【作者简介】

顾明远,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滕珺,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面对这场灾难,党中央做出了英明果断的决策,动员了全党全民的力量,万众一心抗击这场瘟疫,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一、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即将到来。后疫情时代,世界形势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这次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来看,西方许多国家各自为政,缺乏全球抗疫的合力。虽然很多国家首脑都呼吁要保护多边主义,强调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战胜疫情,但有些大国把抗疫政治化,造谣甩锅。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特别是“右翼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倾向,对内为维护白种人种族利益优先,对外维护民族主义的利益,不惜采取政治极化手段,通过逆全球化摄取本国经济利益,反对移民在经济和文化价值上对西方产生的影响”[1]。这种新民粹主义在欧美盛行,疫情期间不少国家不断爆出种族歧视、隔阂言论和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消除不同种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包容,这些努力也因为疫情的暴发遭致破坏,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但我们认为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产业链不可能中断,各国无法摆脱相互依存关系。第一,尽管这次疫情的暴发充分暴露了部分国家产业空心化的短板,欧美等发达国家会设法促成一些产业的回流,也就是要更多地把经济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世界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要改变这一情形也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而部分生产要素如资本和技术还是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流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因此,经济全球化很有可能呈现“有限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绝不可能完全消退。[2]第二,科学发展没有国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互相借鉴,共创共享。由于这次疫情的肆虐,一方面各国的保守主义开始抬头,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更加重视健康卫生领域的合作,以应对有可能常态化的公共卫生危机。正如国际关系专家吴心伯所言:“相对于反恐、经济和气候变化,健康卫生合作的政治敏感度更低,利益博弈的成分相对较少,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强。”[3]第三,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物质水平的大幅提升和交通的便捷发展,人们对异国文化的好奇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尽管短期内,这一行业受到暂时的影响,但疫情一旦得以控制,人们的这一内在需求依然会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势头不可阻挡。


但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在一个时期内区域发展会加强。例如,东亚地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的表现总体上是成功的,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三国联合抗疫,互帮互助,也表明东亚国家不仅经济发展较好,其国家治理能力也可圈可点。这种治理能力的增长也同样会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因为“国际政治中制度的较量已经让位于治理能力的较量。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不只是取决于多党制和公民投票等程序的设计,更取决于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即能否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治理”[4]。第二,本土化的价值观会有所强化,这种对本土价值的重新挖掘和重视与经济“有限的全球化”收缩密切关联,是经济“有限全球化”的社会基础和合法性保障。但我们必须警惕本土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勾连。三是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组织不能正常运行,国际规则与规范被削弱,全球化、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一些有能力和意愿的国家将加快联手,推动经济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促进全球治理,打造新的国际格局”[5]。这种国际关系的重组势必也将加剧不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


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定位


面对这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我们要以习近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为指导,迎接新的挑战。“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这一大变局前途和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应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在不断发展演化之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和变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6]。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力,如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服务“两个大局”的重要内容。明确和把握这一基本定位,我们就能理性、科学地研判当今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第一,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的脑力劳动,尤其是尖端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由于吸纳了大量的全球科技顶尖人才。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一再表示,华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人才战略。华为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在职的优秀数学研究人员700多人、物理研究人员800多人、化学研究人员120多人。[7]而且,华为还成立了战略研究院,专门支持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为华为今日的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除了科技人才,社会、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人才同样是世界各国争相吸引的对象。后疫情时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各国人才政策的变化,全球人才流动也会出现新的局面。而在中国,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留学生不能完成海外的学业,有些原本有留学意愿的学生也可能改变决定,这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来说是一种损失,但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抓住机会,不断提升我们自身人才培养的质量,争取把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在未来的20年内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受中西方在应对疫情时的反应和不同成效的影响,再加之原本一些西方国家就存在的种族和文化歧视,中国学生和家长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留学教育,对传统的留学大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会选择更为安全、友好的国家。特别是针对年龄小的学生,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会重新思考留学的利与弊,未必选择过早地出国留学。我们近期对全国各地的家长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到4383份有效问卷,其中大部分问卷集中在北京、广州、江苏、四川等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8.37%的家长(805名)有意愿让孩子出国,其中90.56%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海外的学历学位教育,也有9.44%的家长希望通过短期游学项目来拓展孩子的视野。在选择接受学历学位教育时,虽然选择英美等国家的家长依然占据主流,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希望选择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对华友好或者较为安全的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而且,大部分家长希望学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丰富自己的经历,开阔自己的视野;93.96%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回国发展。更为可喜的是,家长在选择海外学校时,也不再简单看重学校排名,而更看重学校的学科特色,同时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诸多综合因素。选择短期游学的家长同样对海外学习有更广泛的理解和期待,如希望通过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等等。


第三,某些国家正在制定政策,限制中国的留学生,尤其在某些尖端科学领域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对华不友好,或指责中方技术人员盗窃美方知识产权,或怀疑有的中国留学生和研究工作者有军方背景,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已经非常明确。此外,澳大利亚等国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排中情绪,这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由于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成绩以及中国经济生产的迅速恢复,会有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希望来中国学习,特别是一些友好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希望到中国来学习。俄罗斯社会研究中心的波利欣娜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系统提出的挑战,中国各高校在确保教学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在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有很大可能仍旧成为对外国留学生学习具有吸引力的国家。’”[8]正如吴心伯所言,“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展示了卓越的能力、实力和负责任大国风范。如果说疫情之前世人对中国的正面印象更多来自经济发展的话,那么这次应对疫情则让世人对中国的治理能力和大国担当有了新的认识”[9]。目前,除语言外,留学生最喜欢到中国学习的专业有工程、信息技术、化学、生物学、数学等。[10]


第五,虽然某些国家对与我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会设置一些障碍,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依旧会越来越频繁。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教育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世界大量学生向往中国。我们对来华留学的10名留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他们纷纷表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是他们选择在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我对孔子还有中国哲学很感兴趣”;“大学期间参加了跟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所以想进一步了解”;“中文很流行,我想在中国留学的话,可以学习中文。”也有留学生表示,因为中国的发展很快,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我觉得中国会在世界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等等。可以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留学生们选择来中国学习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六,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那些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已出现了学习危机,再加上受疫情影响,经济危机导致的政府财政经费锐减也必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投入,这将进一步加大各国教育内部与各国教育之间的发展差距。联合国教科文教育官员在访谈时表示,这些国家亟须提高自身教育体系的韧性,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会因疫情调整未来工作的重点,如加强研判类似新冠病毒带来的全球危机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进一步呼吁重视包括国际理解教育在内的价值观教育,更加关注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可以积极参与的全球教育治理、教育援助方面的重要议题。


三、未来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几点建议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局面,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几千年来,各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人类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1]教育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同文明互相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桥梁。


教育要加大开放的力度,正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的基本原则,提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四点要求:“在教育对外开放中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12]。《意见》为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重要的原则、要求和路径。为此,就以下几个具体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加开放地接纳世界来访之客,要摒弃民粹主义,加强国际主义。现在有人对教育的国际化、全球教育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质疑。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有任何怀疑。全球化不会消退,我国将更加开放,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应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本土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提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加强与欧盟国家的教育交流,互派留学生,加强学位互认,进一步推进中欧人文交流机制的发展,促进中欧战略合作与发展。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特别要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增加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名额,真正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我们采访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表示:“以前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消极报道,比如中国是一个老旧、欠发达的国家,但是我那些到过中国的朋友说,中国是一个逐渐开放、多元的国家,这也是我在中国真实经历感受到的。”只有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才能推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对于美国,我们对美国的科学技术优势不能小觑,虽然美国会限制中国留学生,但我们还是要争取机会,特别要加强与美国学术界的民间交流与合作。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答记者问中所说:“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和矛盾。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13]


第四,鼓励中国学校到外国办学。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在合作国家举办学校一方面可解决中国企业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除了举办中小学以外,还要举办一些技术学院及大学。这次疫情凸显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亟须加强医学教育。中国可以在海外举办医学卫生学校。


第五,不断提升我国高校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水平,真正做强“留学中国”品牌。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国际留学生中,虽然他们表示在中国学习有很大收获,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丰富的多元文化体验,学术能力也有所提升,但他们普遍反映学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学校的教务系统都是中文的,没有英文版,部分教职员工的外语水平也比较有限,而且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是分开管理。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将中国学生和留学生进行融合,增加彼此的接触”。


第六,改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尽管中国积极、开放、深度地参与了世界体系,但无论是出于思维定式还是战略竞争,西方世界还没有完全做好接受中国的准备。因此,有必要结合新的世界格局对孔子学院的建设进行改进调整,特别是要优化孔子学院的布局,在当地需求迫切的地区布局孔子学院的建设。同时,改革孔子学院的运行模式,2020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提出要吸纳民间办学、社会运作的优势,以民间组织开展活动。这种交流将更具亲和力,更能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此外,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改进更新,使之更适应外国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第七,加强与多边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对于前面提及的当前全球教育出现的新议题,我们应加强与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合作;基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认真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真诚地与愿意合作的国家沟通交流,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或技术援助,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要加大力度,不仅在国内大学选拔优秀的学生到国际组织去培训或实习,也可以支持海外的留学生到国际组织中接受锻炼,帮助他们熟悉国际交流规则,增进他们的国际理解,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第八,以上建议都离不开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正如《意见》所提,我们要进一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改革学校外事审批政策,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改革。”[14]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涉外事务中还有很多繁琐的制度限制,需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一步步改进,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便捷与高效。可以说,没有各个领域体制和机制的深化改革,就难以真正开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种种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和中央的战略部署,提高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海涛,陈月. 警惕欧美新民粹主义思潮右转的危害[N].中国教育报,2020-06-11(5).

[2]郑永年,张锋.面对疫情,国际社会须坚守事实、科学和理性[N].光明日报,2020-06-05(12)

[3][4][5][9]吴心伯.疫情加速世界后霸权时代到来[N].参考消息,2020-06-11(11).

[6]彭国华. 胸怀两个大局迈上新的征程[N].人民日报, 2020-01-08(6)

[7]深圳商报.华为全球招“天才少年”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EB/OL].(2020-07-19)[2020-07-28].http://shenzhen.sina.cn/news/2019-06-29/detail-ihytcerm0096609.d.html?from=wap

[8][10]韩显阳.中国高校对外国留学生仍将很有吸引力[N] .光明日报, 2020-06-11(12).

[11]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OL].(2019-05-01)[2020-07-2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5/01/c_1124441540.htm.

[12][14]教育部等八部门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EB/OL].(2020-07-19)[2020-07-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17_466544.html.

[13]新华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EB/OL].(2020-07-19)[2020-07-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lh/zb/gov/zljzh/wzsl.htm.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9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