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6077433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欢迎您!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教育政策

陆方喆: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应对

来源: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官网 对外汉语教师招聘 时间:2020-04-16 作者:陆方喆 浏览量: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谁都没想到,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会席卷全球。截至本文撰稿之时,疫情已扩散至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感染病例突破200万,累计死亡逾11万人,且感染和死亡人数仍在不断攀升。疫情蔓延给国际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辛格称,新冠疫情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托马斯·弗里德曼更表示,可以把全球历史分为新冠疫情前时代和新冠疫情后时代。在这次历史大事件中,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国家都将面对疫情的冲击,难以独善其身。那么新冠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有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试图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新冠疫情后的国际形势

从目前来看,新冠疫情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的国际形势构成影响:


(1)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抗疫,已基本控制住疫情,但也付出了经济上的巨大代价。而全球经济局势更为险峻,WTO预测疫情将导致全球经济下降13%-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疫情将引发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


(2)国际交往减少。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了禁航、禁入国门等措施,大型体育赛事、商业活动、教育合作等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取消或推迟,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人员流动基本处于冻结状态。可以预见,在可靠的疫苗开发出来之前,各种形式的国际交往会大幅减少。


(3)国际冲突加剧。这次疫情将深远影响世界秩序,传统主导国际权利的发达国家并没有表现出与之相称的抗疫能力,相比之下,东亚各国的表现更胜一筹。而基于综合国力变化的国际权利冲突和摩擦势必将在未来国际关系中日益展现出来。另一方面,疫情过后国际经贸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美国和日本已经策划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回迁本国,可能会带来逆全球化进程,对国际经贸关系造成严重冲击。


(4)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疫情期间,世界各国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情绪,郑永年认为,疫情引起海外的“反华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浪潮”已经浮现。而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的污名化和政治化疫情的做法也为民粹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事业、专业、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名称至少有三层内涵,即事业、专业和学科。以下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1)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增强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次疫情,将对作为事业的汉语国际教育造成最大的冲击和影响。具体体现在:①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个人和国家收入减少,进而可能缩减个人和社会对汉语教学的投资,使国内外汉语办学经费和资源保障不足;②短期来看,国际交往减少导致国内的汉语教师出不去,国外的汉语学习者进不来;长期来看,国际冲突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则可能降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和认同,恶化汉语学习的国际环境。


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已关停或不再续约多家孔子学院,疫情之后,不排除会有更多的孔子学院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势力裹挟之下被关停的可能性。国家汉办政策研究处王甬处长表示,“中文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裹入意识形态斗争以及民族、民粹浪潮的漩涡”。在疫情造成的社会隔离、经济衰退、政治紧张和文化冲突等多重因素冲击之下,未来一两年内,全球汉语学习人数和办学机构均有可能减少。


(2)汉语国际教育也是大学里的一个专业,目前已建立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位体系,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有三百多所。由于事业受到疫情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波及作为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首当其冲的将是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疫情以来,汉语教学工作岗位面临减少、海外就业渠道越发不畅,使本就存在就业难问题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雪上加霜。而就业难则会进一步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引发部分高校本专业点的削减甚至撤销。


(3)汉语国际教育还是一门学科。李向农、贾益民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所跨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艺术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学、华人华侨学等[1]。但是,长期以来,作为学科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和局限于课程、教法、教材等方面的教育学,后来因为习得研究开始重视心理学,而对其它支撑学科的研究范式并不熟悉。疫情后的国际环境对我们学科发展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如民族主义抬头与汉语国际传播的关系,经济衰退对汉语作为外语教育的影响,国际冲突引发的汉语认同问题等等,这些新问题需要传播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其它支撑学科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如果我们的学科研究不能回应疫情带来的现实关切,不能引领和指导后疫情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和专业的发展,我们学科就存在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应对


以下仍然从事业、专业和学科三个层面分析,结合上文提出的挑战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事业层面,需要想尽办法降低疫情对汉语教学和传播工作带来的直接影响。


首先,要讲好中国“战疫”故事,提高外国民众对汉语和中国的认同感。本次疫情虽然始发于中国,但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并大力援助其它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疫”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政府、媒体、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特别是分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应抓住这次机会,向世界人民分享中国战疫的成功经验,展示大国责任和担当,挖掘成功背后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提高汉语和中国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同时,要避免陷入病毒起源地争论陷阱,坚持“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全世界要合作战胜病毒”的叙事模式,反对将病毒污名化和政治化。


其次,加快推进汉语教学数字化建设,探索汉语教学新模式。疫情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全球的社交隔离和人员流动冻结,由此倒逼我们加强汉语线上教育。而在线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汉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我们要加快推进汉语数字化教材建设,开发更加符合师生需求的汉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汉语数字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这不仅是应对疫情的挑战,也是为疫情过后,数字化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作准备。


最后,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地区的汉语传播。此次疫情,中国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经贸政治等领域的摩擦或将加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地区则与我国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此次疫情,中国对外援助国家也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和非洲,疫情后,我们应抓住援助战疫给当地民众和政府留下的好感,进一步通过中文教育实现民心相通。


专业层面,降低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需依托“双一流”建设,切实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复合型人才涌现。疫情对本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而提高就业根源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扩大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对本专业学生需分层分类培养,对本科学生鼓励打破专业界限,实行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本科毕业后的升学和就业开拓道路。对研究生,在招生阶段就扩大跨专业考生录取比例,优化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打造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拓展了毕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为将来本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打好基础。


学科层面,应对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需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对话,扩大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研究领域。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属性,已有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些领域是传统的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所擅长的。但是对于宏观层面,如汉语传播模式、汉语语言规划、汉语认同度、中文教育与国际关系等问题,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传统研究范式难以应对。为更好地应对疫情危机,本学科的专家学者需加强与传播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交流与对话,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以回应现实层面的挑战,以避免本学科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


注释:

[1]李向农、贾益民.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学科之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作者简介:陆方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默认文件1584937006989.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客服服务热线
010-56077433
北京时间 工作日0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鹤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4571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436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SOHO EMAIL:info@jiaohanyu.com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13014 人力资源证: 1101052020076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